从广州出发,坐了近7个小时高铁,途经湖南、江西,最后才抵达位于闽北的南平。这座小城,比我们想象中距离更遥远,难怪当地企业家戏称企业“在山里”。
南平留给大众的印象,或许是武夷山的大红袍。不过,在兽药行业,有一家南平的企业——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康生化”)受全球畜牧从业者关注,它是多肽类抗生素——杆菌肽系列产品的“世界工厂”。
从2003年成立至今,绿康生化见证和参与兽药行业20年的兴衰沉浮,也凭借专精特新实力立足行业,于2017年在深主板上市。2023年,绿康生化投资未来,进军光伏胶膜行业,形成“动保+光伏胶膜”双主业新模式。
在当前全球化药激烈的存量市场竞争中,绿康生化如何向前看、向内求?近期,农财宝典新牧网发起“寻找化药行业创新力”调研,记者走进绿康生化,与董事长赖潭平先生、副总经理杨静女士深入交流。
成为全球杆菌肽核心生产基地
2003年,位于福建南平的浦城绿康生化有限公司成立。隔年,该公司杆菌肽锌系列产品便通过农业部GMP验收。随后的20个春秋,绿康生化深耕兽用化药、饲料与食品添加剂领域,如今已成为杆菌肽系列、硫酸新霉素系列、硫酸黏菌素系列、纳他霉素系列等细分产品市场的行业翘楚。
绿康股份生化事业部总经理杨静介绍,公司4大产品系列产销均做到全球前三,产品不仅覆盖国内市场,还销往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杆菌肽系列产品是绿康生化的核心产品,为动物专用多肽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人用抗生素不交叉,而绿康生化也是全球杆菌肽的核心生产基地。
2017年,绿康生化迎来上市的高光时刻。彼时诸多行业企业感到不解,因为绿康生化不符合大众对上市企业的假想——企业不够“大”,产品不够“多”。其实,绿康生化走的是“专精特新”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在自身所处的兽药领域扎根。
2020年,国内饲料无抗政策全面落地,绿康生化也在政策的引导下积极调整,主营业务从药物饲料添加剂转型原料药。
近年来,兽药行业陷入内卷,企业也在寻找破局道路。2023年1月,绿康生化收购江西纬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后投资设立绿康(海宁)胶膜材料有限公司,基于自身的工业制造业实力,着手探索新的业务,形成当前“动保+光伏胶膜”的双主业模式。
自动化和熟练员工强化生产智造能力
当前全球化药市场处于萎缩状态,主要是因为科技的进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化药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导致产能过剩和内卷。
面对挑战,绿康生化的立足点是什么?杨静表示,绿康生化的经营重点一直是“补长板”,而非“补短板”。传统制造业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科技研发、生产智造及市场推广,而绿康生化结合企业特性更重视自身的长板——生产智造能力,将自身长板持续完善,短板与优秀合作伙伴协同合作,共创共享。
记者走访绿康生化南浦厂区和浦潭厂区发现,厂区内拥有先进的实验和生产设施,依托严格的质控体系、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实现规范化。高效稳定的离心式空压机组、节能型冷水机组、发酵自控系统、陶瓷膜过滤系统、纳滤膜浓缩系统、喷雾干燥系统、湿法制粒系统、自控流化床锅炉、废气深度净化处理装置等设备琳琅满目。
在精细化的管理过程中,人依旧是核心,优秀的产业工人必不可少。杨静介绍,绿康生化在“山区”,幸运的是20多年来有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与企业一起共同成长。
企业长青需要“守正”
“企业要活得长久,需要守正。”绿康生化董事长赖潭平谈及对企业的理解,认为“守正”是绿康生化的价值理念。守正,是依法依规、尊重科学、恪守职业良知。
以环保问题为例,化药生产属于重工业,企业除了把控产品质量,还需要重视下游污染的科学处理,严于律己。赖潭平介绍,化药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渣,绿康生化按照“危险废物”处理,每吨成本数千元。
杨静提到,国家对化药行业污染的治理也十分重视,将引导整个行业持续进步。
此外,合成生物的研究应用受到高度重视。杨静介绍,化药生产流程大致分为发酵、提炼和合成三块,合成生物学在发酵端的突破,或许会颠覆和改变整个行业,极大提升化药行业的生产效率,带来指数级的变化。总之,行业历久弥新,企业长青需要坚守初心,向前看,向内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