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兽用抗生素耐药性,你真正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17-07-11 11:45    作者:.    来源:    查看:
    2017年7月4日,动植物用抗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SAAAP)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会议由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承办。大会围绕“动植物用抗菌药耐药性及解决方案”主题,共同探讨了中国兽用抗菌药耐药性现状、动物源食品中抗菌药耐药性流行状况以及兽用抗菌药耐药性解决方案。

    大会由山东胜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小军先生主持。

    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关恒达先生在致辞中指出,如何规范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推进长久的安全、高效、优质产品是科学家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创新联盟的成立对规范产学研合作和今后制定行业标准、推出高效、优质、安全的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抗生素产业联盟把抗生素产业推向新的高度。

    中国兽药协会副秘书长耿玉亭女士表示,目前国内外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非常关注,近十年来,国家对于抗生素的风险评估、残留监控和耐药性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兽药生产企业在控制抗生素残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继续开发、创新出好的产品,才能有助于有效控制兽药残留。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正海先生在致辞中提到,目前国内每年抗生素使用量约为16万吨,其中兽用抗生素10万吨以上。对于抗生素耐药性,现在主要是使用环节出现了问题,用于促生长类的抗生素过量添加。日后应该规范企业的生产、流通行为,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行业自律性。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抗生素占世界抗生素总产量的60-70%。据袁教授团队去国外考察发现,国外的很多兽用抗生素生产原料均产自中国。而近年来,禁止小剂量抗生素在促生长方面的使用以及耐药性问题都给抗生素整个产业带来挑战,甚至有些媒体对抗生素进行“妖魔化”报道,使抗生素成为敏感话题。因此,抗生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有利于正面宣传抗生素的科学知识,普及相关技术,抵制社会上对于抗生素的歪曲报道。

    据袁教授介绍,抗生素创新联盟成员目前包含23家抗生素龙头企业以及一些优秀的科研院所,有29名优秀的产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联盟今后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二是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三是科技咨询;四是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阚飙先生指出:我国法定细菌性报告传染病依然保持高发病率,一些病原导致高病死率;非法定报告细菌性疾病感染致病状况严重、仍有很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新发细菌性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有发生。如猪链球菌、痢疾等,目前关注较多的多重耐药细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和质粒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菌(PRE)(mcr-1)等。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长期积累的基因突变、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等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致病细菌的耐药监测不容忽视,未来研究重点有以下几方面:致病菌耐药机制研究的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耐药基因数据库);致病菌耐药检测、监测研究的技术储备;多种耐药元件的快速检测。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美英全球创新动议全球控制抗生素耐药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美国微生物学会创新生态学及减灭抗生素耐药和现代疾病专业会议主席王华博士从崭新的角度来解读抗生素耐药性的起因和针对性减灭对策。对于抗生素耐药性,国内各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检测和控制耐药性。但至今受欧美传统影响较大,在医学方面政策片面强调控制用药,对国外创新科学的发展缺乏及时的了解。从健康角度来讲,任何疾病都应以预防为主,有病要早治,及时治,否则就拖成大病了。

    据王华教授介绍,在抗生素的公共认识方面现在存在很大误区。事实上为数巨大的非致病菌,包括一部分益生菌,在耐药基因的传播中起了很大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缺乏相应知识,一些用于益生菌的菌株本身带有耐药基因。过去推荐用益生菌等替代抗生素做动物饲料生长促进剂。事实上在美国商业用途的饲用益生菌中超过三分之一本身带有耐药基因。使用这类益生菌只会加速耐药基因的传播.

    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表明,口服药是造成抗生素耐药及和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的重要罪魁祸首。目前广泛使用的口服抗生素会直接对肠道菌群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耐药细菌大量增殖,干扰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而引起一系列其他疾病。王华教授实验室通过动物模型实验已经证实,将一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从口服改为注射,就可以把相应的肠道耐药基因库减少至十万分之一,直至几乎检测不到,并保护肠道菌群多样性。从七,八十年代起广泛推广的人用和畜用口服抗生素和耐药及其他一系列和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现代疾病的快速攀升有很大的相关性。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从二次大战起就广泛使用但都通过注射给药的青霉素直到七,八十年代以后才有了严重的耐药问题。畜牧业给药基本都是通过水和饲料的口服途径。这些革命性的发现重新解读了耐药问题的主要成因,已经对科学解决用药和耐药及现代疾病等过去看似无解的难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思路,必将会对抗生素使用及控制耐药性的策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全球相关研究和政策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过去几年里,欧盟已经建立了对益生菌使用安全性检测的新标准,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经开始考虑跟进。但兽用益生菌安全性问题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畜牧业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用药,也应该考虑减少,避免通过水,饲料等口服给药途径。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先生介绍,耐药性是细菌长期进化的一种求生本领,在人类使用抗生素之前就普遍存在。欧盟2006年起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小剂量(5-40ppm)的抗生素,用作畜禽促生长剂,但依然可以使用40 PPM以上的抗生素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欧洲经验告诉我们,抗菌药使用量的多少与耐药性并无关系。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对抗生素会导致死亡的话题关注度过高,而缺少对不使用抗生素会造成的死亡及经济损失等方面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抗菌疫苗、微生态制剂、抗菌肽以及中草药提取物等所谓的抗生素替代品均不能替代抗生素。针对抗生素耐药性,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审慎或负责任的使用兽用抗菌药,即在治好病的基础上不要造成耐药性,也不要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解决抗菌药耐药性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合理用药;二是加快研发新产品,如开发耐药因子抑制剂、新型抗菌肽以及其他的抵抗耐药性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